李白一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“真朋友”,心通意达,无限美好
李白一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“真朋友”,心通意达,无限美好
李白一生豪爽大气,真诚待人,朋友众多,但这其中很多和李白称兄道弟的人,不过是冲他口袋里的银子来的,钱花完了,也就作鸟兽散了,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朋友。
什么才是真朋友呢?李白曾写下一首《赠汪伦》:
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诗里的汪伦就是李白的真朋友。汪伦因为仰慕李白的诗才,邀请其到自己的家乡做客,热情招待。李白离开的时候,汪伦还带着许多的村民,一起在岸上踏步而歌为他送行。
所以,李白不禁感慨,桃花潭的水纵然有千尺深,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厚情谊呀!
李白还写过一首《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》,这位姓“斛斯”的山中隐士也是李白的真朋友。诗云:
暮从碧山下,山月随人归。
却顾所来径,苍苍横翠微。
相携及田家,童稚开荆扉。
绿竹入幽径,青萝拂行衣。
欢言得所憩,美酒聊共挥。
长歌吟松风,曲尽河星稀。
我醉君复乐,陶然共忘机。
我们先看题目,“斛斯”是一个复姓,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出现了,“山人”指隐士,即姓斛斯的人隐居在终南山下。“过”不是“经过”,而是“到”的意思。“宿”,住宿也,也就是“过夜”。“置酒”,就是我们现在摆上酒席。
展开全文
整句的意思就是,李白黄昏时候到斛斯山人的住处投宿,朋友摆酒席招待它。
诗译:
走在终南山道上,月亮像好朋友一样形影不离,伴着他回归。回顾走过的路,郁郁苍苍,向远处延伸开去,只剩下微微一抹翠色。
路上偶遇山人,二人相携归田家,稚嫩童子为李白及其友人开门,四周绿竹幽幽,青萝袅袅,从衣服上轻拂而过。
夜深之后,松风阵阵,耿耿星河,他们静静欣赏着这一切,都忘了自己身在何方。
读这首诗,让人感验到友情的种种心通意达,无限美好。醉乐之外,忘却世事心机,唯有自然和恬适。
人之所以会忧愁烦恼,往往是因为理性给自己设定了太多规则和目标,在催促自己奋进的同时也成了自己的束缚,让我们无暇感受生命本真的美好。
朋友有很多种,有人是因为利益相同而交往,有人是因为爱好接近而结合。但是真正的挚友,则是那种让你可以在他面前放弃所有面具和束缚,一同享受生命本真之乐的人。
李白诗里的这位斛斯山人,就是这样一位真朋友。因此,李白可以不计较山路远近,直接进入他家住宿;可以不计较第二天的行程,痛饮狂歌到第二天凌晨;也可以抛弃所有的礼貌和面子,在朋友家昏昏醉倒。
斛斯山人所住的终南山位于长安城边,山色青翠幽静,吸引了不少隐士。
但因为此山靠近宫廷,也有不少希望通过隐居获得名声,得到朝廷任用的人隐居此间,故此终南山也被称为“终南捷径”。
因此,判断一个人是否为真正的隐士,不能只看他隐居的环境,更要体会出他是否有一颗看透世俗的内心。
从这个标准来看,李白在诗里塑造的这位斛斯山人,显然称得上真正的隐士了。
李白做事做人,无一定之规,乐在其中,乐在其为。不约束自己,放浪形骸,我行我素。出终南山,离长安,东南行,一路行,一路酒,一路醉,一路歌。李白的好诗好句好情好意俱在行走之中。望山山有情,望水水生吟。
李白之所以要写这首诗,大概就是因为这天晚上过得实在快活,让他难忘,必须要用诗歌把它记下。对于李白来说,没有什么比与好友痛饮高歌、远离尘嚣更快乐的事了。
他的这首诗虽然简短,但平中见奇,激情饱满,可说是五言古诗的佳作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