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8年,墙壁厚达72厘米,光通暖气就花了20年

Connor bitop交易所 2024-08-07 28 0

近代以来,中国深受列强的欺凌,而日本这位东方邻国更是给中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创伤。

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8年,墙壁厚达72厘米,光通暖气就花了20年

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,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,试图将中国变成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到了1937年,日本找了个借口,全面展开对华侵略。在卢沟桥事变后,中国华北和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沦为日本占领,国民政府也转移到了大西南。然而,正是在这个时候,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于1937年5月在陕北展开了敌后抗日的斗争。

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8年,墙壁厚达72厘米,光通暖气就花了20年

他们就像一把深深刺在日本人身上的尖刀,使得每一次的战斗都让日本付出巨大代价。在敌后抗日的行动中,中国军队通过英勇和智慧的战斗,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例如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发生的战役,史称平型关大捷。这场胜利粉碎了日本人不可战胜的神话,有力地鼓舞了整个抗日运动。

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8年,墙壁厚达72厘米,光通暖气就花了20年

展开全文

然而,由于敌我力量悬殊,战争前期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。因此,敌后武装的战略战术安排仍以游击战为主,包括地道战、地雷战、麻雀战、破袭战、围困战等。虽然这些战法无法给予日本军队重大杀伤,但这样的行动在消耗日本人的人力,也在士气上扰乱了日本军心。为了对付我军的袭扰,日本人发明了修建炮楼的点子。炮楼成为了日本兵的据点,基本都是由日本招募的二鬼子修建的。

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8年,墙壁厚达72厘米,光通暖气就花了20年

这些高大的炮楼给士兵提供了极佳的视野,以对抗敌后抗日武装的偷袭。1945年8月15日,随着日本裕仁天皇发表的无条件投降宣言,这些炮楼也成为了历史。然而,有些炮楼则被赋予了新的功能。例如,青岛的一户人家就住在日本人修建的炮楼里。孙从孝一家人住在这座炮楼已经有58年了,这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原因。

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8年,墙壁厚达72厘米,光通暖气就花了20年

1949年建国后,孙从孝的父亲在电力局工作,并被分配到了职工宿舍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于生育观念和医疗条件的改善,孙家人口逐渐增多。与80后、90后不同,他们的父辈通常有多个兄弟姐妹。考虑到孙家的人口众多,国家将青岛的一座炮楼分配给了他们。这座炮楼建于1938年,由于是军事工事,极为坚固,墙体厚达72厘米。

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8年,墙壁厚达72厘米,光通暖气就花了20年

然而,炮楼内部的温度无法与外界有效交换,因此在冬天,孙家人只能依赖炭火来取暖,这使得他们的生活颇为艰辛。孙从孝为了改善这一状况,花费了20年的时间安装暖气。尽管这座炮楼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战争的开始和结束,却也成为了中国居民的新家。这段历史或许令人回忆痛苦,但正是在这种见证之下,中国人走向了崭新的生活。

评论